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学科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水平的策略研究》
主题沙龙记录
研究主题 |
如何指导学生自主探究 |
||
时间 |
2013.6.9 |
地点 |
会议室 |
参加人员 |
言志国、蒋美娟、谢静、杨瑜、顾春燕、陈超群、丁海波、陈未 |
主持人 |
言志国 |
沙龙要点记录 |
蒋美娟: 教师不宜独占课堂,要开放课堂,教师要同学在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在参与中表现。在课堂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间,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的建构的过程。
谢静: 当学生提出探究设想或在探究活动中取得一定进展时,哪怕这一设想、这种进展微不足道,甚至带有某些偶然因素,教师仍应以敏锐的洞察力,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的期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成为他们继续探究的动力。当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有气馁迹象时,教师应该用热情的言语、热切期望的眼神去激励他们,给学生以自信。
杨瑜: 一要联系生活实际及热点问题来设置悬念。我们知道,单纯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激情,因此,要从现代生产、生活实际或社会热点问题出发创设情境,设置悬念。二要善于利用学生对数学认知的矛盾来激起探究的欲望,甚至寻找创造一些矛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引导他们探究数学知识。
顾春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主角。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独立探索新知,最大限度的为学生创造读书思考、动手操作、独立探求新知的时间和空间,不轻易铺垫,不轻易讲解,不轻易暗示,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发现新知。只有在学生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教师才给予适时、适度的讲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同时,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都被调动到了最佳状态。他们渴望对新知识的学习,对问题答案的探究。自学、自主探究环节就是为迎合学生这种心理而设置的自主学习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