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与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来源: 作者:虎岗学校 马华芳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离开实践平台的英语教学很难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围绕新课标展开课堂教学,使课堂成为多元的,师生多向的,多中心的实践平台呢?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发掘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并在课堂中运用探究式教学,不断激励学生主动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行为,逐步养成学生“爱学”、“善学”和“勤学”的良好英语学习习惯。
针对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现状,我在六年级两个班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自主与探究式教学,努力寻求适合现行标准并能在农村英语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方法。现在我将教学实践情况总结如下,期待能起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培养自主性学习能力
(一)教学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学生学习热情
为了让学生改变英语学习态度,我除了对他们强调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还对自身教学方式进行调整。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教学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对维持他们的注意力十分重要。因此,我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尤其注意考虑其趣味性和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我教学颜色类单词时,设计了“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活动,巩固复习red,yellow,green三种颜色单词。全班学生站起来做小司机,我分别说出三种颜色,学生做出停车、开车、等待的动作,做错的学生坐下,经过多次“考核”后,仍然站立者被评为合格“小司机”。此活动既使学生掌握了这三个单词,又使他们认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此外,我还和学生一起编朗朗上口的儿歌:我是一名小画家,画个天空是蓝色,blue blue是蓝色;画个太阳红彤彤,red red是红色;画株小草绿盈盈,green,green 是绿色……让学生在诵读儿歌的同时记住单词,培养了良好的语感,还进行了美育。同时我不断地表扬那些积极参与的学生,让他们从内心感受到我对他们的重视和关爱。
(二)优化课堂环节,坚定学生学习信心
为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激情,改变课堂节奏缓慢的做法是势在必行的。因为,节奏明快,环节交替紧凑的课堂教学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神。为了达到这种效果,首先要做好一系列的课前准备工作。在设计每节课时,不仅要制定出学生学习的认知目标,悉心了解学生的总体情况,还要抓住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使教学过程层层相扣,便于学生在学习中以旧知新,其次在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中,尽量使用正常的语速,提问或句型操练时,时间不留空白,语言要有节奏感,行为要有激情。教学的每个环节时间不能过长,形式不断变化,步步深入,衔接自然。快节奏要求思维主动积极的快速反应。于是,在这样一个课堂环境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外语联想活跃;思维积极,学生愉快地理解、记忆和运用语言知识,从而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同时学生也会在乐趣的帮助下坚定学习的信心。从而保证了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形成。
(三)夯实基础,扩大英语信息源
在小学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部分的内容大致分为三类:(1)基础知识。掌握语音、词汇、语法 (语言点)和日常交际用话等基础知识。(2)基本训练。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 。(3)初步运用。初步的听说能力和读 (良好的语音)写(良好的书写基础)能力。而这三者的关系是层层递进,息息相关的;掌握基础知识是为了能有效开展基本训练,而进行大量的基本训练才能达到初步运用语言的目的。但是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如果只单一地利用书本上所提供的信息,就会使学生缺乏新鲜感,思维就会受到压抑,情绪也随之低落,学生难以提高其语言运用的能力。为此,我设法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进行英语教学。例如,10月27日学生要去赣州动物园秋游,在前一天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我增加了“让你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并把动物单词的学习与巩固放在这个环节完成。我用英语描述所学动物的典型特征,将身体部位单词连用在“RIDDLE”中。这样既可以增加语言信息的输入量,也可以提高语言的接触频率。
总之,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能使学生在平等、和谐、师生合作的教学环境中努力地学习英语,积极地去说英语,实现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间多向的、多中心的互动关系,从而达到提高教与学效率的目的。
二、探究式教学的尝试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课改要求,提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
我对英语教学如何引进探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实践与创新的欲望,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探究与研讨、学会思考、学会操作、学会创新……,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由于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缺乏自我监控能力,无法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加上小学英语课时少,教学容量大,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学习,势必拖延较多时间,而影响教学进程。为了能够尝试探究式教学,我调整教学计划,将教学任务分化。
下面是Book 1 Module 11 Zoo一课的教学课例:
(一)、创设教学环境
我根据教学内容,准备了动物挂图,并在小黑板上写出带有音标的本课单词。
(二)、确定教学内容
本节课学生能听、说、认读单词:cat,dog,panda,tiger,lion,elephant,pig,deer,monkey,cake,happy,birthday;并能灵活运用What is this? It is… What is that? It is… Is that…?Is this…?句型及分辨特殊疑问句和简单疑问句。
(三)、制定教学方法
1.课前口号:“天天学英语,天天都快乐”。Sing:Happy,happy we shall be,when we learn our ABC.活跃气氛,创设温馨的英语学习氛围。
2.运用游戏,学习单词
首先运用“以声识物”游戏,引出前三个单词,以I am an animal.Now please listen to me.Guess my name,boys and girls.猜物活动,引导学生猜出cat,dog,pig等词,并指导学生借助音标共同学习拼读单词,每个小组学一个单词,再由小组间交流互相学习其他单词,全班共学,最后由教师小节,用chant来操练:zoo,zoo真热闹,cat,cat喵喵叫,dog,dog汪汪汪,pig,pig睡大觉tiger,tiger真威风,monkey,monkey真机灵,deer,deer真美丽,人与动物好朋友。再运用”Say you,say me”的游戏,巩固所学单词。
3.运用活动,学习句型
展示一张panda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This \That is…句型,对图片进行描述,并板书:
This is a panda.
Is this a panda?
提问:两句相同吗?为什么?
学生仔细观察,纷纷举手发言:不同。有的说:is位置不同,在第一句中是老二,在第二句中是老大。有的说:标点不同,在第一句中是句号,在第二句中是问号。最后,我问大家:有问号的是什么句?他们答:问句。我又板书:
What is this?
我让学生比较此句的不同。学生:领头的不同。于是,我介绍句型:疑问句。并作为疑问句的发言人,让学生作记者提问,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善于观察。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4.小组比赛,巩固句型
我请学生完成一般疑问句的转换和回答。小组比赛,看哪一小组换得最好,单词换得最多。同时,我设置“大象过生日”的情景,让“大象”运用句型:Is this...? Is that ...?猜来宾。
5.知识延伸,文化拓展
我出示动物图片,谈到目前环保问题。
6.课外延伸,能力培养
最后作业:回家用英语认家禽,并向他人用英语介绍。
(四)、运用评价手段
本节课我除了口语评价之外,还给学生准备了许多大头贴,只要学生说得好就会得到一个,那么得到最多的就是本节课的优胜者。最后让每个人把星星粘贴到自己的小组上,学生以小组的方式互相评比,给每个小组一个综合评价。我力求给予人文性的评价,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保证学生参与学习的持久性。
三、教学实践反思
通过这段时间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自主与探究式教学,我感觉目前的英语课堂教学还有些问题困扰着我们一线的英语老师:
(一)英语教学纯粹为应试升学服务:英语作为一门学科,它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教与学的双向的互动,使学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英语综合能力,即通过英语实现交流、学习及其研究。由于考试指挥棒的作用,英语也像其他学科一样,有时也不得不陷入应试怪圈。虽然小学阶段升学压力相对较轻,英语教学也并不轻松,由于课时安排上的捉襟见肘、在必须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的余地也就不大了。
(二)其次,在我们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学生获取信息和经验的途径相对比较单一。课程教材和教师成了最主要的信息源。学生基本是依靠教师获得英语知识,尤其是农村的学生,课后他们很少会利用身边资源主动学习英语。
(三)缺乏真实的语言情境:正如许多教师和专家们也承认的那样,课堂上的语言情境情景毕竟不是一种生活中真实的语言情境情景,学生在这样的一种学习中并不能获得额外的信息,也不能获得实际的交际能力。因为它不能产生新的话题,所以教师和学生间,学生和学生间的情景交际会很快就停止。为了突破这个瓶颈,我也尝试过校园“英语角”,但效果并不佳。
对照我们的英语教学现状和课程标准后,我发现目前要实践自主与探究式教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这正是我想和各位同仁一起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