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线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2、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学具准备:毛线各1根、长方形白纸各1张
教具准备:两根毛线(红色褐色各1根)、小黑板、长方形纸1张
教学过程:
快乐五分钟:
今天我们一起来猜谜,快准备好灵活的大脑。
1、头上两根须,身穿彩花袍;飞入花丛中,快乐又逍遥。(昆虫——蝴蝶)
2、
一、比长短,引入新课
1、师:你们都有一根毛线(黄色、弯的,长短不一),老师也有一条毛线(红色,弯的)。你能说出老师的毛线和你的毛线比,谁的毛线比较长吗?
(请一名学生到前面来和老师的比,其余学生作出判断)
生1:红线长。生2:黄线长生3:一样长生4:不好比较
师:同学们的意见这么多,谁的对呢?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出这两根线的长短呢?
生:把线拉直
师:好办法!(捏住线的两头,把红线拉直,贴于黑板上,把学生的黄线也拉直帖于黑板上,不对齐)
师:现在两条毛线都变直了,谁的毛线比较长?
生:不好比较
师:怎么办才能让我们很明显地看出哪条线长呢?
生:把线的一头对齐。
教师把线的一头对齐,学生发现红色的线比黄色的线长。
师:对了,红色的线从这个线头开始(点上一点),到这个线头(点上一点)结束;黄色的线也从这里开始,到这里就结束了,所以说红色的线要长一些。
2、揭示线段的概念
师:像这样的两点之间的直直的一段,我们就叫它“线段”。
师:这条红色的线就是一条线段,它从这个点开始,到这个点结束,这两个点有一个名字叫做“端点”。这条线段上有几个端点?
这条黄色的线也是一条线段,它有几个端点?
师:看来,线段不但是直直的,还有2个端点。
变换线段的摆放位置,使学生体会虽然摆放的位置不同,但还是线段。
3、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师:观察你桌子上的毛线是不是一条线段?(弯的,不是)
怎样让它成为一条线段?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指名汇报)
4、师: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边也是线段,如:数学书封面这条直直的边就是一条线段,它的端点在哪里?
学生活动:找一找身边有哪些线段,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汇报自己找到的线段。
5、根据线段特征,学画线段
师:因为线段直直的,有两个端点,所以我们就用这样的图形表示(出示线段图)
师:谁知道是怎样画出来的呢?需要哪些工具?(直尺)
如果没有尺怎么办?(数学本的一条直边、笔盒的一条直边…)
请学生尝试画线段。
展评学生画的线段。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画线段的方法:
(1)先画一条直直的线,再点上两个端点;
(2)先点上一个端点,再画一条直直的线,最后再点上一个端点;
(3)先点上两个端点,再在两个端点之间连上一条直直的线。
6、折一折,强化线段特征
师:(出示一张长方形纸)它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端点各在哪里?
现在,老师再给你变出一条线段(边说边折),老师折的线段在哪里呀?(指名摸一摸)它的端点在哪里?
师:请你们折一条比老师折的还要长的线段。(学生折一折)
指名汇报结果
师:你们能折一条比老师折的还要短的线段吗?(学生折一折)
指名汇报结果
师:你们能在长方形纸上折出一条最长的线段吗?
学生尝试折。
指名汇报结果。
二、练习
1、想想做做1
下面哪些是线段,是线段的在()里画“√”
学生汇报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想想做做2
师:图形中也有线段(出示一个正方形),它是什么图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1)学生数,教师指导按序数。
(2)指出某图形横向、纵向各一条线段的顶点,让学生感受公共点。
(3)师: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五边形是由五条线段围成的,你发现了什么?
3、想想做做3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画线段了,现在你能在这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吗?
学生动手画线段,指名板演。
引导学生总结:两点之间只能画一条线段。
4、想想做做4
师:如果加上一点,有三点,连接每两点之间可以画几条线段?可以画出什么图形?
学生尝试画。
学生汇报结果。
5、想想做做5
师:给你四个点呢?先猜一猜?再画一画,看看能画出多少条线段?
学生汇报结果并展示
师:我们在画的时侯,怎样画就能画全了、不遗漏?演示有顺序的画。
三、全课总结:
1、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它是由线段围成的吗?你能在圆形纸上折出一条线段吗?
指名汇报结果。(强调:圆形对折后,折出的线段最长。)
2、师:小朋友们,你们可别小看这些线段,它们可以组成许多美丽的图案,课后请小朋友们也动手画一画,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线段创造出更多、更美的图案,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