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陈未)
发布时间:2012-11-0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 受传统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英语教师习惯于以 “ 学科为本位 ” ,以 “ 教师为中心 ” ,整个课堂里教师是主角,学生则是忠实的观众,这样不仅课堂气氛显得缺乏生气,殊不知学生主体自身富有自主性、创造性的学习潜能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被忽略了。要改变这一教育现状,英语教师需确立 “ 以人为本 ” 的教育观念,严格遵循 “ 以学生发展为目标 ” 的原则,将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视为英语课的灵魂,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其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几年来,我一直关注 “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的培养,下面是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一、营造有利于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让学生“敢”学。
传统教育模式让学生成了忠实的观众:有问题不敢问,有意见不敢发表;而老师则成了全全代表,该学生说的老师帮助说了,该学生问的老师帮助问了,该学生自己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了。要改变这一被动局面,使学生从 “ 怕 ” 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就需融洽师生间的关系,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 “ 敢 ” 学即树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
        1 、让学生 “ 亲 ” 其师,关键在情感使学生接受、亲近、喜欢老师。当学生犯了错误时,应微笑着给予指正;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应热心地给予支持;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更应慷慨地投之赞许的目光。
 2 、让学生 “ 信 ” 其道,这并不是 “ 唯师至尊 ” ,而是在师生间构建起知识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大胆质疑、自由言论,更鼓励对老师的看法提出异议。这时学生与老师是知识伙伴的新型关系,他们可以相互学习、探讨、补充和完善。
实践证明: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更能促使学生大胆、积极、主动地学,使自主学习的信心得以树立,自主参与意识得以增强,自主性这一人格特质得以培养。
二、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 “ 乐 ” 学。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才会积极、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我努力从 “ 多 ” 上下功夫来激发学习的兴趣:多采用一些丰富多样的手段来抓住学生的心理,满足他们好唱、好玩、好奇、好表现的欲望,激发学习的热情;多创设一些真实和准真实的交际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中感受它的有趣、有意和有用。
三、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指导其实现运用。
 1 、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教育不只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这就需要在平时教学中注意渗透和指导,并鼓励其通过自主性学习掌握方法,达到运用。
为突破识记单词一难点,我有意识地渗透巧记单词的办法:如 “football 、 basketball 、 playground 、 pineapple” 等单词可以通过构词法来记忆,而 “I-eye 、 meet-meat 、 right-write” 等则可采用同音异形字记忆法来记忆 …… 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也乐衷于自己想办法巧记单词:有位学生从一学生杂志上诙谐的打油诗 “ 星期一是走向了黑暗,星期日是走向了光明 ” 中受启发,他理解 “Sunday” 正是充满阳光 (sun) 的日子 (day). 又有一位学生想到这样记住单词 eye (眼睛): “y” 好比是人的鼻梁,两个 “e” 就是人的两只眼睛。还有一位学生从杂志上知道可以这样记 “family” 这一单词, f 即  father , a 即 and , m 即 mother , i 即 I , l 即 love ,  y 即 you 。在这种积极的学习活动中,他们不仅牢固地掌握了新知识,养成了勤查字典、勤翻资料进行自学的好习惯,更有利地开发了自主、创新的学习潜能。
 2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 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 ”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判断、质疑、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四、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其在多样化的课堂活动中展现自我、体验成功。
要让学生真正 “ 动 ” 起来,教师就不能拘泥于 “ 教师讲,学生听 ” 的教学模式,而应放大胆子,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拓宽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1 、把时间还给学生。几年来,我一直坚持让学生参与课前 3 分钟的 “ 小老师、小记者、小问号 ” 的实践体验活动,学生学得主动、轻松,效果较好。 “ 小老师 ” 是让学生对上一节的内容进行复习:有自编儿歌复习单词的,有做动作猜句型的,有自编小品表演对话的,可谓五花八门; “ 小博士 ” 是鼓励学生课前通过自己查阅资料来增长知识,并在课上与大伙一起分享劳动成果; “ 小问号 ” 则是让学生做学习的有心人,对课堂或生活中碰到的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仅管这课前的 3 分钟相当短暂,但种融自主与交互的学习为一体的活动,不仅能激起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使他们在相互的学习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为自主创新精神的培养创造了条件,形成自主参与的良好氛围。
 2 、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英语教学旨在交际,在实践性的学习活动中更能表现学生运用英语的潜力,发挥其创造性的才能。
在句型练习时,我不拘泥于让同桌、前后桌练,还允许他们找自己的小伙伴练。如在教学 “What is in the …?” 时,先让他们相互间练习,再鼓励小组中最有创意的上台当小老师与大家一块练习,有将橡皮放在耳朵的,有 …… 连平时班上一位成绩不好的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将 “4” 写在手心让大家猜: “What is in the hand ?” 把大家都难住了。看似恶作剧,却为课堂增添了几许诙谐,闪现出其智慧的火花。
对于一些稍复杂的口语交际,我经常让学生在真实和准真实的情境中完成任务。如在运用 “What is your name? What class are you in? What row are you in? What is your number?” 这些句型进行对话练习时,我设计成 “ 答记者问 ” 的任务让学生当记者进行采访并将结果写在汇报单上。在这一任务型学习中学生不仅体验到用语言做事情的乐趣,还进一步培养了与人交往的能力,树立起学习英语的自信。
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诸如 “ 我是小小表演家、歌唱家、发明家、编辑者、播音员 ” 等的尝试,更是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地发挥了自主学习的潜能。让学生在课内外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效率。
在自主性、个性化、交互性学习中,学生处处时时都能体验乐趣与成功。
五、在层次性学习中尊重差异求个性。
无论是学习内容或是学习方式的选择都体现自主性,学习内容的难度体现层次性,以满足不同类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无论是课前 3 分钟的自主交流学习还是课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