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具体操作方法
1、 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教师采用启发讲解、以旧引新、创设情境,设疑激趣等多种方式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同时使学生明确目标,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例如:在上三年级第二册书Unit Five What colour is it? Lesson 26一课时,我先创设 Guessing game 让学生猜是什麽物品及颜色。然后给出一个目标:让他们找出大自然中的各种颜色。在给出任务:让他们自己找出两种不同颜色重新搭配后组成的颜色。
2、 呈现问题、启发诱导
质疑是创新的开始,特别是在阅读过程中。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点拨、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积累思考,让他们自主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及表达欲望,同时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在讲Lesson 26时,我呈现的问题是:大自然中有很多的颜色,而且这些颜色重新组合可以组成另一种颜色,让学生分组去探究。
3、 自主探究、设疑质疑
儿童对外界新知识特别好奇,这种好奇能激起他们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在讲这一课时,我给学生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究颜色的问题,自己决定探究的方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究颜色的天地,倡导他们去探究、发现学习的方法,并在理解知识结构的同时提出问题。他们分组动手组合成许多不经常出现的颜色,并且展示给同学看,这种自我设疑能挑战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4、 合作探究、解惑释疑
组织小组学习:通常同桌或四人或同组针对某一个语言点,互相补充、互相学习,让每个同学都积极地去交际,充分发挥写生间的互补作用。为全体学生,尤其为学困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将个人的突发性的创新语言拿到班级扩展,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能力。
组间交流:对小组交流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讨论,进行集体交流,促进学生自我思考、积极交流、融会贯通,并达成共识。同时建立生生、师生之间多维互动的合作交流方式并充分发挥生生、师生之间地平等合作关系。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自主交流的全过程。
在合作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宽容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的创新,要重视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表现出的尊重、沟通、包容、分享、互补、竞争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英语交际能力。
5、 分层练习、强化口语表达能力
大量操练是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是掌握知识、运用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的重要手段;它除了运用巩固所学知识以外,还起着拓宽思维、培养开口说能力。在交际中,根据实际情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并引导有层次的操练,有助于学生运用口语去迁移交际,自主合作交流,让学生要有成就感。鼓励发散思维;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流和创新性,要特别关注交际中的探究过程,关注应用到实际场景中实践能力的培养。
6、 对学生的活动加以评价
在小学英语活动化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活动过程的指导,而忽视了活动后老师的评价或学生的相互评价。活动后,加强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过程和口语两方面的评价,可以逐步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使学生活动的过程更规范化,在活动中该做什麽,而不该做什麽,逐步渗透到学生的脑海里,从而提高小学英语活动化教学的质量,让他在学生中永远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让学生都盼望英语课的到来。例如,在进行“Can I have some juice? Yes.Here you are.”对话教学中,先让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然后邀请几组到台前表演,由学生来评价他们的动作、表情、眼神是否自然,是否富于变化,同时评价他们的口语是否有错,语音、语调是否准确,最后给他们打等级(OK、Good、Very good)。这种评价的过程也是学生巩固、强化英语知识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尝到成功的滋味,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7、 深化练习、拓展引伸
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接受性为尺度,挖掘语言交际的多向性,交流的多样性,分曾分类设计具有拓展性、开放性、探究性的语言情境,为每一层次的学生设计可选择的空间,人人都有机会参与、人人都有收获。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励求新,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创造者,发展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