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谈谈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指导
发布时间:2012-12-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谈谈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指导   

赵雪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倡导探究学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机会,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新知,充分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离不开教师长期地引导与培养。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深入钻研教材中的有利学习内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低年级学生学习动力通常直接来源于自身的情感。因此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是引导低年级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前提。  

一、在激发兴趣中,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知识的空间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容易被形象逼真的动态图画、图片、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吸引,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唤起愉悦的情感,不由自主地产生探究欲望。如:教学“0的认识”一课时,我把感知“0”的概念这一环节,设计成学生们吃糖的过程:我拿出3块糖,让孩子们看一看,数一数糖有几块?随后让学生把糖一块一块地逐次吃完。“老师这里还有糖吗?”“没有了。”“一块也没有了应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孩子们笑着大声回答:“0!”这样,学生在参与吃糖的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知识,从而轻松地体会到“0”的含义。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类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或学习的内在潜能,学习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在教学中不应把指令性的要求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诱导、激发每个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产生潜意识活动,品尝自主学习的快乐。  

二、在动手操作中,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知识的空间  

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低年级的孩子很好动,如果把他们好动的特点迁移到学习上,让他们在学习时常常摸一摸、摆一摆,解放他们的双手,使学生的脑、口、手结合起来,主动参与学习,对探索知识产生乐趣,就会使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练习“认识图形”一课时,我首先出示机器人图的课件,然后问学生:“这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你们想玩拼图吗?”接着,我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图形,自己边说图形名称边摆出自己创造的图形。这节课学生自始至终都在摆实物,促进了他们大脑的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数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本身的追求、渴望和满足。  

1.亲身体验,产生学习需求。  

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前提。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认识》时,我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实物(有乒乓球、皮球、“大家宝” 盒、椰汁盒、牙膏盒、药盒、化妆品盒等),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玩一玩、分一分等活动,使学生对长、正方体、球、圆柱体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自己初步总结出形体的特征。这样就使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逐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   

2.沟通情感,建立民主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自主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例如:在教学《高、矮》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先请一个班上个子中等的学生到前面来,问大家他是高,还是矮?有的说高,有的说矮。我没说话,走到他的旁边。“他矮,老师高。”学生们异口同声。我又请了一个班中最矮的学生站到我们旁边。“后来的同学最矮,老师最高。”学生们高声说道。我一笑:“是吗?”我让个子最矮的学生站到了椅子上。“现在谁最高?”我笑着问。“还是老师最高。”“不,站在椅子上的同学高。”学生们的意见开始不一致了。“好了,那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高、矮的问题吧。”板书课题。学生们就是在这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要想建立民主和谐的氛围并不难,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他们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这样,就能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学习。  

3.积极评价,促进不断进取。  

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还要承认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进步。例如:我们班有一个男生比较内向,平时也不爱和同学交流,有时老师提的问题他会回答,但是就是不敢回答。一次,我提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我用期待的眼神看着他,他也用同样的眼神看着我,“冯超,请你来回答。” 他还没站好,就有同学说:“老师,他不会。”冯超立刻就坐下了,低下了头。“不,我相信他一定能回答好,是吗,冯超?”我用鼓励的目光望着他。他终于慢慢站起来并正确地回答了问题。“多棒呀,你回答的非常准确,请你们为他鼓掌!”教室里掌声一片。黄丁辉用感谢的目光看着我,我回以微笑。从此,他有时也敢自己举手发言了。其实,有些学习较差的学生,他们往往对学习没有信心,没有动力,而教师不要过多的指责他们不努力、不认真学,对他们既要晓之以理,更要注意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予以鼓励,如告诉他们“只要你能不断努力,一定会学得很出色。”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  

4.体验探索,激励学生走向成功。  

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数学知识的台阶,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等,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例如:教学《分类》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动手把一些图片进行分类。在分类时,学生很容易按“类型”、“颜色”和“图片的形状”来分。思维快一点儿的学生很快就按三种标准分完了,而思维慢一点儿的学生还没有分完,于是我让思维快的学生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分类的方法?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又想出了许多其它分类的方法,只要分得有道理我都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既培养了好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又给思维慢一些的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独立思考。从而使学生们都能获得经过自己艰苦探索,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当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特别是后进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如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重复刚才好的发言、举个例试试等,半扶半放地让他们自己去走向成功。  

三、在合作学习中,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知识的空间  

萧伯纳有段名言:“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你和我交换仍然各是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种思想,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这句话启发我们应给学生提供发言讨论、交流思想的机会。因此,教师要提供探索材料,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合作探究,以形成集体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中群体智慧,提高学习效率。  

如:“用数学”一课,在学习新知识中,可结合学生实际和分小组教学的特点,以“小客人来做客”的形式让学生自己邀请小动物来做客。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动物的贴画,把他们分发给学生。学生在自己画的情境图中,贴上贴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探索知识的主动权,而且也培养了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  

引导低年级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策略还有很多, 教师要把学习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自主探究知识的空间,为“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打下扎实的基础。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