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阶段性小结 构建生活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走入语文
发布时间:2009-01-0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阶段性小结
构建生活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走入语文
武进区九里小学    蒋余琴
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施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语文学习中能将已有生活经验化为文字、感受、理解来吸收知识,获取知识。最终走出狭窄的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在深入生活、吸收生活的基础上,学会创造生活,并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举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让语文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1、利用天时、地利,及时体验
《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我们要让教材走向学生生活,放开学生的手脚,鼓励学生到生活的海洋中去。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能动的、网络式的和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教师可利用每个人经历着不同的季节,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所接触到的景物,引导学生尽情体验。如我们校地处农村,在指导学生写秋天景物时,便利用我们农村得天独厚的优势,带着学生走进田野,进行教学。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学生表现了从未有过的积极性。教师便抓住时机,引导学生用眼去观察,用耳去聆听,用心去感受。面对着美丽的风景,清新的空气,每个学生都全身心的投入到观察之中,并融入了自己的体验。
    又如有些景物学生经常接近,却视而不见,或有些事情学生闻所未闻,这对学生语文的学习极其不利。我们必须创造机会,让学生去体验。可以采用读书报告会、辩论会、专题研究,参观访问、假期调查、演讲、演课本剧、游艺等形式,开展校园艺术节、读书节、文化节、假日郊游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走上街头,进入社区,参观访问、调查研究。如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临海,便是一种很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而其现代的一些公益设施,高楼林立的市中心,又可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的生活气息。为此我们号召家长在双休日去畅游临海,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都市的人文气息。参加访问工厂、公司,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捕捉生活焦点新闻等,也是链接课堂与现实生活的好方法,为此我们组织班队活动带领学生到杜桥镇及本镇的工厂参观访问。又如工厂出了新产品,让学生编写广告词;元旦春节,让学生编写春联互相赠送;上街纠正商店、广告牌的错别字等;让教材、课堂作为窗口,多渠道的开展生活化语文活动。这样,为语文能力的形成引入一泓不绝的活水,让学生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真正变封闭狭隘的语文教材为开放活泼的生活语文教材。
2、孕育人和,丰富体验
  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融入社会,进行社会实践,体验感受生活。让他们投身到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去,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寻觅食粮,在生活的大舞台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培养语文实际应用能力,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把求知与做人结合起来。朱熹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事实上,人间处处有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只要注意留心观察和思考身边的人和事、眼前的景和物,这就是语文学习。例如,学生随家长逛超市或集贸市场,会看到琳琅满目的各色商品,各人不同的买卖技巧,这就是一种生活,即经济生活。学生只要稍加思考,就能体验到市场经济的繁荣和人们生活的美好,感受到祖国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增加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观看一场足球比赛,看到的是充满汗水和激情的狂热的体育生活,受到的教育是顽强拼搏、勇于竞争和向生命的极限挑战。读书看报,看电影、电视或广告,唱卡拉OK,上网浏览,中秋赏月等,通过这些文化娱乐生活活动,学生可以获得艺术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在学生最平常不过的日常家庭生活中,爷爷奶奶对他们的无比关爱,爸爸妈妈对他们的期望和鼓励,这无不体现着家庭生活的温馨可爱,如果能诱导学生稍微在意一点,他们肯定是感受颇多。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启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自然,时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用心倾听大自然花开的声音,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审美力就会得到提高,学生的感情也会随之变得细腻丰富起来,就会觉得生活中富有诗意,充满了爱,从而迸发出生活的激情,亲身体验到生活的美好和生活的乐趣,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创造人生的价值。
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1、在语文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的教学,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促进了学生的多元能力地发展。生活情境的教育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原则,同时也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尊重需要得到满足,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启动思维活动,做到敢想敢问,敢大胆置疑,肯定自我们,在被压抑的个性中释放出来,既大大增加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又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较快地提高。我们们们通过调查问卷法检验结果发现一年的教学尝试取得成效。课题实施前喜欢上语文课的只占62%,实施提高为89%,学生在作文时变得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实验班的学习平均成绩提高了四分多,学科成绩取得明显进步。
    2、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实现了生活化。在生活化的课堂里扩大了学语文用语文的时空界限。在学习上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大千世界,不再局限于语文本身也涉及到其他的边缘学科,也不再局限于追求语文知识的获取,而是追求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在手段上主动地求知,能动地探索创新,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调查结果显示73%的学生认为学习语文有助社会实践,52%的学生认为比以前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思维更独立了。
    3、创设生活情境的教学,形成了语文良好个性品质,在学习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训练,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形成,团结协作的学习精神得到发展,在自我们价值得到肯定的同时,也懂得了尊重他人的个人体验的重要性。总而言之,创设生活情境的教学有利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培养创造型人才作准备。
    4、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经过一年的努力,课题组成员积极探索创设生活情境的教学实践,从研究的目标内容到方法构建体系,使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提高了工作能力。在临海市教科所论文评比中一人获奖。
    课题研究的问题反思:
    对创设生活情境的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值得研究的大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总体上说,通过实验研究,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课堂教学已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计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初步创设和形成了课堂情境教学的一般模式,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引导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价值的选择。但要彻底扬弃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创设生活情境的教学模式还有一段距离,应试的教学模式还存在着,在教学实践中的许多构想还比较零碎,实际的工作经验多于较全面高层次的理性思考。因此,我们觉得在具体的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在注重学生能力提高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改变教师的教学观,摸索出适应学生的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质疑能力,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及多媒体的运用为突破口,使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学习个性化,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形式,并开展丰富活泼的教学程式。
            
2009.1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