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农村小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工作报告 课题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09-12-2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农村小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课题工作报告
武进区九里小学生活化教学课题组 2009、12
我校的区级课题《农村小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自2007年4月经区教科室同意立项以来,课题组全体成员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研究精神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蕴研究于教学实践,在学校上下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2年多来,我们在课题研究方面作了如下工作:
     一、健全组织、完善方案
课题研究要做到有计划、有效地开展,关键要有一支乐于奉献,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实践的研究队伍。学校成立了蒋志方校长为课题负责人,区级骨干教师蒋余琴为课题组长,各学科的校级骨干教师谢静、李如光、巢志平为课题组副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参与课题具体研究的人员采用自主报名,择优录用的方法,以保证人员素质,可喜的是在课题研究中,许多老师都积极报名参加。课题组对研究方案的设计、修改工作慎之又慎之,先后进行了三次论证,所以课题组的所有老师对课题研究充满了信心。
二、注重学习、提高能力
   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作支撑,研究就容易偏离轨道。所以该课题立项不久,我们就多次组织研究人员学习有关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任务、要求、方法等。我们始终重视教师信息素养和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课题组组长按照计划组织教师学习生活化的教学与课程整合理论,学习方式采取集中学习与教师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形式。集中学习内容以教育观念、教育思想、课程改革理论等为主,鼓励教师结合个人所教学科和自己确定的研究专题自主学习相关理论。同时动员教师围绕一堂课、一次学习作专题反思,并将教学反思、学习体会上传到网上,供课题组老师学习、借鉴,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此外,课题组也十分重视以“请进来” “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师资培训,凡校外有相关的学习培训、听课,都会派课题组老师去学习,校内也会经常利用光盘看一些名师的课例进行学习。通过这一系列学习和培训,不仅强化了课题组成员的科研意识,还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课题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三、加强培训,提升素养。
教师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本课题研究的成败。因此提升教师素养,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本课题研究中的重要举措。
1、以培训为手段,提高教师的能力
结合所教学科有什么资源?用什么资源?怎么用好资源?为了让老师们乐于、善于应用生活化资源,自课题立项以来,我们以培训为手段,全面提高了教师应用生活化资源与课堂整合的能力。
在多堂研究课中,教师教学设计不仅构思巧妙,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有效的生活化环境。如丁海波老师的《On zhe farm》多媒体课件呈现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设计巧妙,引起学生共鸣,互动有效。路英老师的《秋天》,采用学生熟悉生活场景创设问题情境,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蒋美娟老师的《铁定生锈了》以学生平时积累的生活经验来亲自实践操作,解决问题,使学生兴趣盎然。
为巩固培训效果,我们我们还要求实验教师每月上交一份研究课例,并评出一些立意高、方法好、有创新的课例供大家学习、借鉴。
2、以活动为载体,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
(1)、组织课题组教师积极参加区教研室举行的教育教学案例、教学反思评比活动,争取获奖和发表,形成高层次的研究成果。
(2)、争取机会,安排课题组员轮流外出参加各级课题研讨活动,开阔眼界,提高水平。
(3)、组织课题组员积极参加各部门竞赛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四、把好课堂关,提高研究实效 
课题研究实验课不仅要保证数量,更要提高质量,才能为参与听课的教师提供鲜活生动的教学现场,使听课、评议的收获最大化。研究期间,我们做法就是开研究课,之后评课,对照研究目标进行分析,研究活动就告一段落,这样出现的问题就是研究不能深入,缺乏系统性。为了提高课题实验教师研究的积极性,提高研究课的总体质量,进而提高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实效性,我们对课题的研究课作了改进,学期初让每个学科组提出一个研究的目标,确定上研究课的教师,第一节课题研究课由课题组的核心成员或学科骨干教师先上,通过他们的示范,让课题组的老师感受如何围绕研究目标设计教案,在本课中,生活化教学的优势体现在哪儿,还有什么不足,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等,通过这样的研究展示课及交流反思,能很好地为今后的课题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每一节课题研究课,我们要求课题组的老师针对同一教学内容,分三步开展研究活动:第一步,教师备课,拿出第一教案,课题组教师围绕研究目标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第二步,上课教师拿出第二教案,同时第一次上课,课题组教师再次围绕研究目标进行分析、讨论,提出修改意见;第三步,上课教师拿出第二课堂,课题组教师再次进行讨论、分析;整个循环用2~3周的时间,促进教师在整个活动中进行深入有序的研究和思考。
在研究中我们还意识到仅靠每学期的几节研究课是无法达到研究的目的的,所以我们要求课题组的老师将生活化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作为常态课来研究,可以自己邀几个课题组老师听课、评议。我们发现将课题研究课和常态课相结合方式进行研究,的确不失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
五、制订常规,严格制度
    为了进一步调动课题组成员的积极性,规范课题操作过程,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制度。
    (1)目标考核制度:我校对课题研究工作极为重视,制定的《九里小学课题研究实施考核细则》则专门就课题研究的实施状况制定了考核项目,做到学习宣传、落实职责,制度上网、经常对照,检查督促、共同遵守,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常运转。期末评选校教科研先进个人,并择优推荐区教科研先进个人评比。
    (2)课题管理制度:我们对课题的管理网络和流程、课题研究的规范和方法、课题的鉴定和推广等作了具体的要求,以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化。
六、重视资料积累,实施规范管理
本课题研究工作始终做到期初有计划,期末有总结,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和研究时间。注重课题研究原始资料的积累,收集在研究过程中的实物、图片、录像等各种资料,每个阶段活动的所有资料都及时上交、收集,实施规范管理。
七、及时总结,反思得失
课题研究是螺旋上升的过程,不可能一蹴即就。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十分注重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及时根据研究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召开课题组会议,让大家来共同讨论、总结,研究下一步的实施步骤。我们觉得:及时地对课题进行梳理和总结是相当必要的,每一次总结,都是一个提高的过程,我们必须以科学的精神来对待我们走过的路,放眼于未来,要敢于实事求是地对待研究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敢于否定自我,务求承担一个课题,有一分收获。
八、整理资料,收集成果
    2007年4月至2009年12月,现在我们进入课题结题阶段,课题组成员对所有材料进行整理,回顾2年多来的实践与探索,我们课题组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得到了提升,写出了不少优秀论文与案例。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他们运用生活化信息的能力以及问题解决等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当然,在本课题的研究与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恳请专家评委多提宝贵意见,我们将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探索、不断改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