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08-12-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武进区九里小学    蒋余琴
    著名的于漪老师说:“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学生,不用机械训练消磨学生的青春。”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语文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教语文、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我们现行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来自于生活,我们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一年级下册《识字1》,内容是一些关于春天的词语,在教学时为了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词语,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在野外观察春天的美景,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课前看到的春天美景,然后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里找春天,观察校园里的柳树、桃花、小草。这样让学生来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再来读韵文自然而然的就能读出韵味了。在教学教学成语“欢声雷动、欣喜若狂、载歌再舞、灯火辉煌”时,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这几个词语有一定的难度,我就在课前准备了奥运及我们传统的过节时的画面,在课堂上播放给孩子们观看,这样一来词语的意思不用解释,孩子早已牢记与心。又如《村居》一诗的教学,在学生充分想像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出一幅和风拂面、草长莺飞的春景图以及孩子们在田野里放飞风筝的情景,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从学生沉醉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心早已回到春的世界,大大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学习的兴趣,加深理解,积累背诵的任务也就很容易完成了。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留心处处皆学问,人懂练达即文章”是成功者的经验之谈,因此,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参与学生生活时,要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创造“语文化”的生活情境:班委的选举,让学生写上台演讲;每堂课前请一名学生作“分钟演讲”,让学生在班级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开主题队会,让学生写《我眼中的好少年》;鼓励学生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赛,经常接触生活,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参观旅游,甚至交友谈心写日记……这样,在“语文化”的生活中,学生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另外,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名家名篇,要找准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与周围的世界息息相通。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通过具体课文的学习,自然而然地受到灵魂的陶冶和思维的训练。  
    如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古诗《草》,教师教学第四句“春风吹又生”时,让学生画“春风吹又生”的情况。师:请你把画的意思讲给大家听一听。生:春天来了,春风一吹,小草又长出来了。师:意思你理解了。不过,大家对这位小朋友的画还有什么意见吗?生:他画的草太高了。春天来了,草不能一下子长那么高。师:请你来改一改,好吗?(学生将草叶擦掉,改为草芽。)师:说说你画的意思。生:第二年春天,春风一吹,小草又发芽了。生:于老师,还有一样东西没画上去。师:什么东西?生:春风。师:你能把春风画下来吗?生:能!(学生走到黑板前,用白粉笔在草的上方画了几条斜线。师:这就是风!可是风是看不见的呀!想一想,怎么画,能使人感到在刮风。生:风是看不见的,风从左边吹来,草向右边倾斜。师:你是位很会动脑筋的小朋友。从你的画中,我看出了春风是从这儿刮向那边的,而且风很轻很轻,像一只温暖的大手,抚摸着小草的脑袋。  
    教师利用图画让学生画“春风吹又生”,这是一个独特的、意想不到的设计。由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敢于大胆想像,智慧之花竞相开放,教学高潮不时迭起,学生真正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人。
    总之,语文教学生活化是一个开放、自由、灵活、阔大无比的空间,它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在语文中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去学习语文,又用语文去装扮生活,这就是“语文教学生活化”。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