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的探索与尝试
武进区九里小学 陈超群
大家都知道二年级(4)班的胡定康同学是一个很特殊的学生,上课经常跟你捣乱,时不时地大吵大闹,有时真的让人很讨厌。我有一段时间不去理会他,把他放在一边,随他去。自从有一次: 那天我正在教一首新歌《小松树》,小朋友都在投入地唱着、跳着,表现很好,胡定康一个人趴在桌子上玩,我看他也挺可怜的,就笑着温柔地说:“胡定康,你乖一点,周老师送你一样东西玩。”于是,我就顺手拿了一个小铃(一件打击乐器)给他,告诉他怎么敲,并示范了一下。他拿到小铃后开心地不得了,两眼发光,马上敲了起来。一开始,他是乱敲的,可当我弹起《小松树》时,他居然能和着音乐敲起了节奏,而且敲的很不错。我和同学们都感到很意外的。我带头鼓起了掌,同学们也跟着鼓掌,夸他聪明。只见胡定康也露出了笑脸,很兴奋的,因为像他这样的孩子,是很难得到称赞的。老师和同学真诚的笑脸给他带来了快乐,同样也给我们自己带来了快乐,这堂课上得特别开心。
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教育,培养人的健康人格、高尚情操、审美能力,而不是把所有的学生培养成音乐家。在我们的音乐教育中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困惑:老师辛辛苦苦地教学生一遍又一遍唱谱、打节奏、听音程……又叹息孩子的悟性怎么这么差,教了好几遍,总还是似懂非懂。我们是否想过其他的原因呢?孩子是无辜的,他们需要的是音乐的源泉,而非枯燥的乐理、技术;他们需要音乐给予的欢乐,而非畏惧;他们需要活泼开朗、自信的性格,而非怯懦、紧张。
在课堂上学生需要老师的微笑。教师的眼神,真实自然,有一种特有的神韵美。而教师眼神中所传送出的笑波应是教师内心预约情感的真实流露。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有学生胆子较小,他们愿意当旁观与聆听者,而不愿意当表演者,他们把掌声给了别人,自己非但得不到掌声,也失去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而老师的微笑可使学生靠近你,亲近你。让胆子小的,自信心不足的孩子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集体对他们的关心和友爱,从心理上感到满足。让他们感觉音乐不是一座很高的雪山,走一步都要那么艰难,而是一片宽广的海洋,里面的一切都是鲜活可感的,他们可以在海边嬉戏,也可以坐船去贴近她的脉搏,甚至可以到音乐的海洋中遨游。
学生取得的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赏。这时,微笑是最美好的语言,也是学生的最高奖赏。就像李洋,有了这次的经历后,他会在老师赞许的目光中感受音乐,在课堂上,他会和别的同学一样找到快乐,他会唱,他会奏,他会表现,他还会告诉你谁好谁不好,他会坐在我的身边看着我弹琴,他不再吵闹了。微笑也能最有效地让在学习上遇到挫折的同学找回信心。微笑能让像胡定康那样的特殊学生也能感悟音乐带来的美,有爱才有教育,微笑能产生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