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初探
随着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实验,我们学校从三年级开始开设了英语,但目前的小学英语还处于探索阶段,课堂教学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模式。为更好地体现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在用中学,在学中用”,我们一直寻求着一种最佳的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让英语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用生活理念构建英语教学大课堂,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英语的交流作用。将教材中的固定内容融入到真实生活中去,使学生能更近距离更多的接触英语。
我国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化教育”。著名教育学家杜威也说过:“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小学阶段是要让学生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可由于学习的内容偏重于单词、句子,忽视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学习又是在非母语状态下,以致许多懂英语的人在某些场合不会说或羞于说,形成心理上的语言交流障碍。从某种程度上极大地扼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必须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这不但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认识他们所学知识的作用和意义。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呢?下面,我就如何进行生活化的英语教学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之本,孩子学习英语年龄越小,我们越要注重教育的生活化。从生活经验中选取教学内容,使孩子们感到亲切、自然、易学,能使孩子适应学习、获得经验、得到发展。
许多小学英语教材是按照“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原则编写的,对对话的形式体现语言功能,并且设置了激发情景,为教学提供了模型。我们应该将教材中的固定内容融入到真实的生活中去,用生活的理念来构建英语教学的大课堂。现在我们用的PEP教材就是一套教学内容生活化的课本,话题包括:数字、颜色、身体、食品、玩具、个人情况、家庭、学校、朋友等。这些都莫过于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我们就很容易将教学内容和生活联系起来。
1、学生自身的生活内容
学生自身的生活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胖瘦、爱好、性格等许多方面。我们老师可结合教材内容,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学会表达的方式。如“My name is Chen Jie.”,“I’m from China.” “I am ten.”,”I am quiet.”,”I have long black hair and black eyes.”,”I like singsing.”等。
2、学生家庭的生活内容
家是学生最熟悉、最温馨的地方。因此家庭成员、职业、家具等都是学生急于了解的教学内容。每一项内容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拓展。如,让学生带着家人的照片来学习家庭成员,他们很愿意主动学习与表达,并互相进行交流。“This is my father. He is a doctor.”,“This is my mother. She is a teacher.”,“This is me.”等。又如,让学生简单地描述自己的房间或家。”Welcome to my home. This is my bedroom. This is my father’s study. And this is our kitchen.”等。
3、学生的学校生活内容
学生的很多时间是在校园里度过的,在这个大家庭里,他们可以学习、生活、运动,可以结识很多好朋友,认识许多老师。校园的许多设施:fountain, slide, playround, computer room,library,multimedia room等等,都是学生很想学到的语言。当然,可以结合学生的学校生活学会更多的词汇和句子,比如“Mr Lu is our English teacher.”,“I can run.”,“I like sports.”等。
二、模拟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
教师应在《新课标》指引下,努力创设生动和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逐渐形成学生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在动态真实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让生活走进课堂,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1、凭借生活创设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
例如,在教学PEP Primary English Book 1 Recyle 2“Happy New Year”这一课时,教师可在元旦那天进行教学,精心布置好教室,张灯结彩,并渗透有关元旦的语言及文化,然后让学生学唱歌曲“Happy New Year”,并在歌声中互赠礼物或相互问好,最后让学生再来模拟表演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完成了英语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我们在渗透教学Mothre’Day/Teacher’s Day / Women’s Day / Children’s Day /Christmas Day…要适时,让学生为这些节日策划活动,学生在期待这些日子到来的同时,对英语学习充满了兴趣和渴望。而此时的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学生们学习的伙伴,生活的导师,此情此景,学生们也个个神采飞扬,活力四射。
2、组织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活动、游戏
课堂上需要教师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适当运用于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的教育意力隐蔽在友好的、毫无拘束的氛围中。我曾从报纸上了解到英国学校的课堂教学,他们的学生学习没有太大的压力,学生在校时间只有四个小时,其中一半时间是在课堂游戏,通过游戏学习知识,即“玩中学,学中玩”。其实活动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游戏是对生活的一种模仿。例如,在教PEP B1 Unit 4 Story time 这一课时,我先运用Body language ,让学生感知Follow me ,然后边播放“Rabbit Disco ”音乐,边问学生:I can dance . Can you dance? 学生自然会答“Yes.”或“No.”。这时教学句子 ,并让学生跟着老师跳 ,并跟着说 虽然我的舞姿并不优美,动作也不是很到位,但孩子们还是跳得津津有味,要求掌握的句子已脱口而出。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模仿这一特点进行的,符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学生在自己喜爱的活动中学会了新知,他们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
3、运用实物、图片、简笔画、教具等巧设情景
小学英语中的大部分单词是表示具体事物的,表示想象内容的很。教师在教学时应尽量使用实物、图片、简笔画、教具等,让学生学。
比如在教学 中单词 时,我要求学生观察教室和周围的物体,来谈谈 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就把周围的事物和生活中的事物拉进了课堂。对于一些难进教室的教具,比如 中有关 的教具,我们除了运用图片、课件等方式展示外,还可以课前让学生自制有关的学具,让学生运用塑料泡沫、纸箱等材料设计一座或动手画一幅他们理想中家的图,包括 等,这些自制道具不但可以在新授教学内容时用,也可为学生开展小组活动、模拟情境提供方便,并且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4、利用角色扮演,模拟生活进行语言实践
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如在学习 有关职业单词时,我会让学和模仿各种职业特征的动作,学 做棒球运动员动作,学 做农民种地动作,学 做护士打针动作,并让学生进行问答 再如学习本套教材 第一课时 等句型时,我让学生戴上自制的水果头饰,创设了一幅“活生生”果园图,让学生分别扮演和摘果子作比赛。课堂上,学生们认真扮演 和 ,争着表演这一短剧,使本来比较枯燥的语言内容成为学生乐于表演的剧本,寓教于乐。
5、利用媒体技术,创造动感情境
随着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媒体也走进了英语课堂。它能使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幅视听立体英语画面,营造出各种不同的情境,模拟各种各样比较真实的情景。比如在学习数字时,为了能使学习材料有趣味性,我非常巧妙地设计了“蜡烛跳舞图”、“母鸡下蛋图”等一系列寓有童趣的生活情景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为了特定的学习任务去进行特定的语言活动,通过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来获得知识,发展技能,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教学方法不但要多种多样,而且还要生动活泼,要充分利用教科书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
三、以作业为桥梁,实现生活化的再扩展
《新课标》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地学习策略,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因此我们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要做到有趣味性、实用性、创造性,这样不但使语言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能使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下面我把自己积累的一些简便易行且丰富多样的英语课外作业做以下小结。
1、交流性的:课外,把所学的内容表演给家长看,有时可以让家长一起表演,并主家长提出宝贵的意见。另外,每节课前,我让学生轮流表演他们精心准备的节目。
2、习得性的:让有条件的学生每天坚持听读课文录音,听儿童英语广播,把自己模拟最得意之处录制下来,和同学一起欣赏或进行评比,选出“英语小博士”。并鼓励、培养学生阅读英语卡通故事书,看英语VCD,欣赏儿童英语歌曲。
3、操作性的:如让学生给家庭生活用品、学习用品贴标签,学生为了达到美观这一目睥,他们书写标签、设计标签时就会非常用心,这样既可帮助学生记忆单词,也能提高书写水平。我们还可让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收集、摘抄英文商标、中英文广告、标牌,如 等等。通过这一作业,学生会为自己能发现并学到这么多的课外英语而高兴。
4、创造性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合作小组或教师帮助学生配对,让学生创造性地改编对话或排演短剧,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只要教师有心点拨,同学们互相合作,学生会表演出一个比一个更好的剧本。另外,还经常让学生编辑一些英语小报,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精心策划、各显神通,培养了创新思维的独立思考能力。
以上这些方法简单易行,关键就在于坚持,使其成常规。每次作业后,我都及时给予他们评价,哪怕是口头表扬或奖励“☆”,提高认知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四、护展生活化的课堂活动时空
英语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我们学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用英语进行表达、交流和交往。随着观念的更新,教学已不仅局限于课堂,而是开放型的。因此,我们要利用一切机会,帮助学生拓宽英语使用的环境,让学生真正走进社会,走向生活,用英语交流。
美术教育家毕特·科勒涅斯指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语言离不开环境,离不开实践,一旦离开了环境,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给我们的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我对扩展生活化教学的一点见议,与各位商榷。
1、校园文化的布置
国外教育家雅克·哈拉克曾说过,“非正式教育是一种典型的终身过程。每个人通过日常经历,通过来自周围环境的教育影响和教育资源,习得各种知识和技能。”所以,布置富有英语气息的校园环境是不容忽视的。如在教室里设立英语角,一星期至少有一次英语广播,布置具有国外风俗习惯的图片,举办英语学习园地,在校园内创设英语墙报等等。
2、努力开发生活化的活动空间
(1)利用节日、生日,开展英语主题活动。母亲节、圣诞节、愚人节、万圣节等都是可利用的资源。在这种多元文化的氛围下,孩子们装扮教室、制作礼物,用英语来庆祝节日,更好地体现了语言的交流作用。
(2)留心校外丰富的教育资源。例如,校外师生相遇,教师可以主动用英语打招呼,在进行交谈时有意识地应用课堂教学中已学过的单词、口语,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我认为,英语课堂并非孤立于现实世界外的学习时空,我们应该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中。而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标》强调“在做中学、在学中用”的最好体现,生活化教学使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改变了学生普遍存在的“听而不闻,闻而生畏”的学习态度,从而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更多说的机会,说的材料和说的动力,使他们敢于进行英语交流,以此提高和培养学生英语交流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而且使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的同时,学会了做人,生活化教学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为以后的教学排了难,铺了路,搭了桥,慢慢地把学生领入万紫千红的英语学习的百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