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20、《蚂蚁和蝈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5-12-2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20、《蚂蚁和蝈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武进区九里小学   吴建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满头大汗”“自由自在”等词语的意思。
(3)学习“汗、洞、冷、粮”四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
渗透“图文结合、读中感悟、联系生活、引导想象”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蚂蚁搬粮食的辛劳,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3、培养学生看图说话和想象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师讲述:今天,老师从昆虫世界里请来了两位小客人。第一位客人的名字藏在谜语里。
(1)师:认真听: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团结在一起,抬走大米粒。
(2)生猜:蚂蚁。
(3)师:真聪明!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一起写“蚂蚁”。(师生共写。)
(4)读这个词。
2、师讲述:第二位客人是昆虫世界里的音乐家,它来了。(播放“蝈蝈”的声音。)
(1)师:多么悦耳的声音啊!谁能叫出它的名字?
(2)生猜:蝈蝈。
(3)师:你知道得可真多!(出示“蝈蝈”的图片)看,蝈蝈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褐色的。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一起写“蝈蝈”。(师生共写“蝈”:左边一个虫字旁,右边一个国家的国。)
(4)读这个词。
3、师提问:轻声读得真好!看看这几个字,你有什么发现?
(1)生答:都是虫字旁。
(2)师:观察真仔细!虫字旁的字一般跟昆虫有关。蚂蚁和蝈蝈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补全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童话故事。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听课文录音。
(1)师:听课文录音,给课文标上小节数。
(2)师: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生答,强调说完整的话。)你听了录音,觉得怎么样?(生评价。)
(3)师:想不想读得一样好?(生答:想。)那我们就把书翻到第115页,读读课文吧。
2、自读课文。
(1)师:听到小朋友们要读课文了,“蚂蚁”和“蝈蝈”忍不住想和大家打招呼了。
(2)(出示自读要求)师读要求,学生听。
(3)师:听清楚了吗?开始读吧!
(4)生自由读课文两遍,师巡视指导。
3、初步感知。
(1)师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2)生答,教师相机引领、归纳。
过渡:孩子们,这篇童话故事发生在炎热的夏天,夏天真热!
(三)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习第一节。
(1)师:(出示课文背景图)瞧,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外面一丝风儿也没有,躲在窝里的小鸟一直在说:“……”(指名回答)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躲在荷叶下的小青蛙不停地喊:“……”(指名回答)藏在树叶丛中的知了,一个劲嚷着:“……”(指名回答)
(2)指导朗读:“夏天真热。”(指名读、赛读。)
(3)师提问:在这炎热的夏天,蚂蚁在干些什么呢?
(4)交流:一群蚂蚁在搬粮食。
①教学:“粮”。
②师指图讲述:身材还没米粒大的蚂蚁去搬着和它身体差不多大的粮食,甚至还超过了自己的身体。有的小蚂蚁的腰也被压得直不起来了,每走一步都要费好大的劲,太累了!
③男、女生读。
(5)交流: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①师:蚂蚁们是怎样搬粮食的?
②理解“满头大汗”,教学“汗”。
③师:
④尝试“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6)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过渡:师:这群蚂蚁在搬粮食,又累又热,哎哟哎哟,满头大汗,而这边却是一阵阵欢声笑语。是谁呀这么快乐?(生答:蝈蝈。)
2、学习第二节。
(1)(出示图)师:它们多快乐!它们在干什么呀?
(2)生回答,相机理解 “自由自在”, 教学“由”。
(3)师:你能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一说吗?
(4)生练习说话。
(5)师引读第二节。
过渡:时间过得真快,冬天到了,西北风刮起来了,转眼间雪花飘落了下来,河面上结了厚厚的冰,好冷呀!
3、学习第三节。
(1)教学“冬”、“呼”字。
(2)(出示第三节)指名读,分组读。
(四)配乐齐读课文,写字教学。
1、齐读课文。
2、指导写字。
(1)出示:粮、汗、呼、洞、冷
(2)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生答:左右结构。)左右结构的字在写的时候一般要注意什么?
(3)范写“洞”、“冷”。
(4)生描红、写字。
(5)评价。
附板书设计:
20、蚂蚁 和 蝈蝈
                            夏天         搬粮食       真快乐     
 
冬天        自由自在    又冷又饿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