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德育天地>>健康驿站>>文章内容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九里小学心理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9-04-2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蒋美娟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九里小学心理工作计划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保障。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进一步推进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制定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面向全体老师和学生,以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目标,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精神,不断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二、现状分析

我校将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继续全面展开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培养积极心理,促进心智成熟,

(二)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宣传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的方法,提高教师个人职业心理素质;

(三)面向家长,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及阳光驿站等各种形式,加强家校联系,提高全体家长与学生的沟通技巧和教育水平,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工作思路

(一)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工作

1、教授心理健康课程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授心理健康课程,让课堂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喜欢心理课堂的同时把课程目标落到实处。

2、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对不同对象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如:青春期教育;对毕业班学生开有关考试焦虑、学习压力、潜能开发等方面;对老师和家长讲有关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等问题。帮助他们了解其年龄阶段会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并介绍相关内容,使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较好地处理,起到心理预防作用。

3、注重学生心理自助,探究能力的培养

1)学生参与调研,研究性学习中设置相关心理行为调查问卷,发放与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根据结果与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2)学生能在同学中组织一场有意义的心理班会及互动游戏,主题明确,内容充分,达到互助效果。

3)心理社团成员,进行宣传、撰稿、广播等活动,培养其探究能力。

(二)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

运用更多形式丰富多彩的手段,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园工作的各个方面得到有力的渗透。主要的活动方式有:

1、环境心育

依据小学生年段心理特点,配以简洁而富有儿童气息的“心灵小语”创设校园心育文化。每两周我们在门前固定橱窗,围绕学科心育、活动心育,以及班级特色心育活动布置“心的风景”展示。

2、心灵之声

针对学生的困惑和烦恼,筛选出比较有代表性的进行解答和辅导。

3、心灵驿站

完善心灵驿站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内容,设置心理知识、家校活动、心理故事等方面内容,为学生建立个更便利的渠道,帮助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学会心理预防等。拓展心灵驿站栏目内容,增加教师心理、学生烦恼倾诉等项目。

(三)学生心理咨询辅导工作

1、个别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当个别学生出现心理困扰,辅导的方式一般以心理咨询的形式为主(个别辅导),当一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相近时,进行这一部分学生的团体辅导。加强个体咨询工作的开展,不断规范和提高其质量。

2、心理个案的建立

整理现有学生档案,建立个案咨询记录,进行存档。这些都将使心理咨询室更为规范,能够更好的为广大学生服务,对有困惑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教育,促进有问题学生的转化,对一般学生进行预防教育。根据来访学生的情况,对个别问题突出的学生进行个案分析,并建立较详细的心理个案。

3、其他心理咨询方式

同时开设设立心理信箱、开通网上心理咨询信箱、QQ等心理辅导方式。现代网络的普及性、新颖性、便捷性,让这些方式有效开阔了学校对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范围。

(四)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为学校老师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培训等,在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同时,提高全体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的心理渗透。心理健康教师要用多途径丰富自身理论水平,加深理解心理学知识,为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培养能力。走出去学习,请进来指导,扩展视野,与时代挂钩。积极积累经验,积极撰写个案、案例和论文。

(五)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

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各种形式,加强家校联系,提高全体家长与学生的沟通技巧和教育水平,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活动

    努力探索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寻求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积极对策,总结经验,撰写案例。加强各年级组、班主任的联系,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学校的德育工作和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