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我校认真地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他们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漠视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我校在开展中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 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提高。
3. 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和条件保障
我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有分管领导,建立校级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学校行政会议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多次,并有记录,经常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会议。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
1.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知识,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从教材内容看,各科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如:语文、思品课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塑造高贵优雅的品质;数学、自然可以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等。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2.联系家庭,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方式。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在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等行为。然而,由于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我校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3.充分利用其他的各种途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我校围绕主题“勤奋、卫生、健康、快乐”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如开展“牙好身体就好吗?”“食物中毒的原因在哪里?”“你的心理健康吗?”“艾滋病离我们有多远?”“怎样做一个健康的人?”等活动,让学生懂得科学刷牙,维护口腔健康;预防食物中毒,谨防人为投毒;面对现实,适应环境;与人为善,不怕挫折,人贵有自知之明;了解艾滋病的知识;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
我们还利用各种报刊杂志的有关文章,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开设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我校还努力建设好校园文化阵地,做好宣传广播、办好宣传栏、黑板报等,使学生时时处处受教育得鞭策。
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们喜爱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多数学生心理发展得到有益帮助,出现心理问题能及时求助并得以解决,学生心理状况良好,无因心理问题引起的重大事件。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推动全体教师教育思想的根本转变,推动学校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的全面构建,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实效的全面提高。
实践证明,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