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至24日,第29届现代与经典全国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在无锡顺利举行,我校邹琳燕、梁茜茜老师有幸参加了活动,充分体会到了名师现场公开课的名不虚传!
王崧舟老师的《墨梅》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他以带领学生走近诗中的三种梅——家中梅、画中梅、心中梅为主线,分别以“别人家的梅都种植在庭院,王冕家的梅为什么种在洗砚池边?”“别人画梅都姹紫嫣红,王冕画梅为什么只是淡墨色?”“别人都写诗,都突出梅的香气,王冕写梅为什么突出它的清气?”等三个问题驱动学生逐层深入诗歌的内核,带领着学生从品诗歌进而亲诗人的人格,实现了课堂的升华。这节诗歌教学课,王老师用到诵读、知人论世、对比赏析等多种诗歌阅读方法,引用数十首古诗,旁征博引,又始终紧扣目标,循循善诱又螺旋上升,实在是大家手笔!
管建刚老师讲授的小说《爱之链》通过反复指导学生朗读,先把说话语改成转述语读,后把转述语改成说话语读,反复多次,开始不明其旨,窃以为繁琐,后来才明白,管老师是想让学生明白:写作时选择用转述语还是说话语,跟作者的表达目的相关。终于恍然大悟:这不正是管老师一贯的主张吗?他说过:语文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通过朗读解决;阅读的最终目的都指向写作。整堂课没有价值观的强硬灌输,只有对人性的真实袒露。也正是因为人性的真实和现实的冰冷,管老师告诉孩子们:多读温暖的文学作品,让它弥补冰冷的现实!
常州特级教师许嫣娜老师的《青蛙写诗》使人陶醉,完全沉迷在“糖果”老师的课堂蜜汁里,完全陶醉在许老师跟孩子们玩起“甩不掉的目光”游戏中,生字学习,说话练习水到渠成;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面面俱到。关键是孩子快乐呀!
来自福州的特级教师林莘老师的《窝囊的大老虎》更是与众不同,采用“粉笔说”的方式,将课堂完全翻转。课堂上,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做旁批,提问题,小组解决问题,最后把小组不能回答的问题提交给老师。但老师并不急着解决问题,而是引导学生回到文本,再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一些问题。老师始终循循善诱,耐心等待;学生从跃跃欲试的急于表达到沉下心来耐心倾听同学的表达;同学们在文章的空白处留下的批注从稚嫩到渐有深度……
一年,五年,或者十年……我们看着台上的名师们,想着心中教育理想的远方。观课不在仿课,不在拿来即用,而是触类旁通。有名师为帆,教书育人之路充满了幸福感,坚持走吧,远方不远!
(撰稿:邹琳燕 摄影:邹琳燕 审核:陈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