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
——如何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非常辛苦而琐碎的工作。班主任不但要教好所任教的学科,还要培养一个健康向上的班集体,使每个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形成形成良好的品质。不付出艰辛的劳动和辛勤的汗水是不会有收获的。对于班级的管理,小干部的培养等方面,我觉得同办公室的老师都做得非常好,我是看在眼里,学在心里。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如何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问题。培养具有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孩子,是我们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但是在学校里,老师观察不到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家长也很难看到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成功的教育,需要两者之间紧密结合,共同合作。我们是农村小学,很多家长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文化层次不同,职业不同,教育的理念和方式也不同。要想让他们能够真正的理解并支持老师的和学校的各项工作,是很不容易的。这二十几年来,我又是如何和家长沟通的呢?
首先是从言语上拉近关系。比如我刚刚接到的六一班,因为对每个家长都不熟。在布置工作的时候,我不说你们的孩子们需要什么,而是说咱们家的娃需要什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还戏称自己是娃的干妈,数学陈老师是娃的干爹,英语陈老师是小姨,整个群里一片欢腾,因为我们是一家人,共同的目标就是教育好我们的孩子。这样拉近了我和家长之间的距离,为以后布置工作以及交流打下来良好的基础。
其次是从实际行动中确立良好的关系。记得在原来的学校。当时还没有上延时班。我要求他们必须把课堂作业完成了再回去,甚至有的些不肯做家作的孩子,我也是让他们留下来把家庭作业做完了才回去。这期间跟家长沟通好,几点钟到学校来接孩子,并亲自把孩子交到他们的手中,还有什么没有完成,跟家长口头沟通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家长看到了我的诚心,看到了我的付出,对我总是客客气气的。有的家长说声谢谢,有的家长为我勾了一双拖鞋,还有的家长带了一袋青菜,有的送来了一箱鸡蛋。我一再说不要不要,可是他们就是不肯。有的放在教室里直接就走,有的直接放在门卫上叫我去拿。我只能从心里默默地说,多么朴实善良的农民啊。每当想起陶行知说过的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就感到非常惭愧。同样是捧着一颗心来,但我带走了一双鞋,一袋菜,一箱蛋,一袋牛奶,一块面包,一个石榴。虽然说我的付出与回报无法从经济上等同。但是从情感上来看,它们又是等同的。我帮他们家的孩子补了课,家长总是觉得欠了我的情,带点好东好西给我,估计也是表表心意吧。
巩固感情的方式还有一种是解决实际困难。就像这一次做校服。我们是特意把裤子和衣服做的长一点,大一点。但是有的家长就不理解。他看到孩子的裤子特别长,不太合身,就在群里发牢骚。这么长的裤子怎么穿啊?难道布不要花钱吗?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想,这个家长怎么这么没远见?是真想回他一句“你家的孩子不长了吗?”但是,回过头来想想,我们不能和他一般见识,解决实际问题才是王道。我就告诉他们,如果裤管长的话,可以到裁缝那里去,把它挽进去。等以后孩子长高了,再放下来。同时还告诉他们,还可以在校服的口袋上,先用水笔写好孩子的名字,再沿着笔迹用线绣上孩子的名字。这样上体育课的时候,即使衣服放在一起,也不会拿错了。我想,如果我急家长之急,解家长之难的话,家长知道了我良苦用心,看见了我的真诚,那以后交流起来也就方便多了。
最后,我们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主动地和家长沟通。现在有些孩子的心理上确实存在大问题。在我所教的学生当中,就出现过好几例。由于家庭的教育问题,导致孩子心理走向极端,这是不容忽视。曾经有过这样一个男孩。他妈妈整天喜欢唠叨,爸爸则喜欢暴力。到了四年级的时候,孩子的逆反心理就形成了。有一次在周记当中写道:我想杀了爸爸。看到这触目惊心的题目,我忍不住把全文看了一遍。文中写道:他在做作业的时候,妈妈就一直在旁边啰嗦。他忍不住了,就跟妈妈顶嘴。爸爸看见了,二话不说,上来就打了他一下。他生气极了,看到地上有一根铁棍,拿起来就朝他爸爸挥去,一边挥一边说,“我打你也是为你好。”没想到他爸爸一手抓住了铁棍,使他动弹不得,他就用拳打脚踢。他那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写得非常的精彩。左手怎么样,右手怎么样,左脚怎么样,右脚怎么样,一点也不比金庸的武侠小说差。从文章的角度来说,是一篇非常优秀的周记,真想读给大家听。但是从内容上来说又太血腥,所以也就没读。下课以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文章当中的事情是不是真的?是不是真的有这种想法?他说:“是的。”听完以后,我沉默了,孩子的心理已经出现了状况。当天晚上,我就把他夫妇俩叫到办公室,安排孩子在教室里写作业,再把文章给他们夫妇俩看。看完以后,他俩都哭了。这个时候才明白,自己的教育给孩子带来多么大的伤害。以前我也曾劝过他的父亲,叫他不要用动手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是他不以为然地告诉我,他的父亲也是这么教育他的,而且事实证明,打打确实有点效果。直到今天看到儿子的文章,他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教育的失败。借此情景,对如何跟孩子沟通,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又一次跟他们说了一遍,原以为他们会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深深地反思,但是没想到的是,一年以后,又生了第二胎。他们把养老的希望全部寄托在老二身上,用他们的话来说,到老了,两个孩子,总归能靠到一个的。听了他们的话,我也只能呵呵地笑笑。还有一个女孩。正常上学的话,今年已经是高三。当我刚刚接到那个班的时候,我发现她的黑眼圈特别严重,这本不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该有的症状,估计这个孩子的睡眠不好。然后就有意地去跟她交谈,然而她告诉我,黑眼圈她从小就有的。但是我仍然很担心,就一直关注着。直到有一天,发现她坐在走廊上哭。我轻轻地走过去问她为什么哭?她说连续几个晚上做噩梦,太可怕了,吓得都不敢睡觉。我当天就把她的父母叫过来,跟他们沟通,告诉他们要关注孩子的睡眠状况。然而他们却无动于衷,说自己每天都要加班到很晚,没时间陪孩子睡觉。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又一次沉默了。在后来的相处中,我发现她特别情绪化,人际关系越来越紧张。就在毕业前几个星期,终究还是出事了。那天我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上语文早读课,孩子们坐得满满的,谁也没有请假。但是在晨会课上,突然发现她的位置上是空的。我就问旁边的同学,他们说不也知道。其中一个眼尖的孩子,突然大声叫起来:“老师,遗书!她留了一张遗书。”我赶紧跑过去一看,真的是一份遗书。遗书上到底怎么写的?现在已经忘记了。只知道当时我吓懵了,赶紧发动孩子们到校园里各个角落去找。我则赶紧跑到校长室调监控,当看到那个时间段她没有走出校门,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毕竟搜寻的范围缩小了。但是找遍了整个校园,依然没有找到,我心里总有不甘。此时,静下心来的我发现手中还紧紧地攥着遗书,就细细地读了起来。突然我发觉其中有这么四个字“一跳了之”。不好,估计要跳楼了,刚刚放下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我赶紧就往教学楼顶跑去,就在楼梯转角的地方,我听到了哭声,悬着的一颗心才放下来。我一边跟她谈话,一边慢慢地走近她。在我的劝说下,她的情绪慢慢地平稳了,终于回到了我的身边。后来联系了家长,让他们赶紧带到医院去看病。临走的时候,家长说了很多感谢的话。现在回想起来,心情依然是那么沉重。
所以说,作为班主任,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孩子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孩子的心理。以上所有的事例都是真实的,所有的言语都是发自肺腑的,只可惜自己才疏学浅,没有能力把班主任工作总结提升到理论的高度,非常抱歉。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