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多样的识字教学
——听《端午粽》有感
在新课程标准当中,对识字教学做出了比较准确的定位: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那么怎样才能在小学低年级教学当中有效地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能力呢?这是当老师的需要思考的问题。本周笔者听了一节公开课,执教老师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识字教学,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随文识字 水到渠成
当课进行到导入新课时,题目中有两个二会字“端”和“粽”, 执教老师随即就带着孩子认识了立字旁的“端”和米字旁的 “粽”,并了解了他们的含义。其中 “午”是四会字,老师让孩子伸出小手跟随着一起写,这样不仅认识和学会了这个字,还培养了孩子课上专心听讲的习惯。随着课文的讲解,孩子们又学习了豆字,老师随即让孩子们说出各种各样的豆,
二、直观形象 生动有趣
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本节课中,执教老师在教“豆”字,就收集了各种各样的豆,形象直观地让孩子认识了,这都是豆,开阔了眼界。执教老师还用电脑制作把各种豆按形状组合和一个豆字,孩子们看了兴致勃勃,印象深刻,估计这辈子也忘不了。
三、笔画比较 加深印 象
在识字教学中,还要积极鼓励孩子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交流识字的方法,提高识字能力。当课堂进行到最后的书写阶段,执教老师把节午和豆进行了比较,找出每个字的相同笔画横,再比较横在不同的位置,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并编了一句顺口溜让孩子记住。横在上面盖下方,横在中间要稳当,横在下面要托上方。一首简简单单的顺口溜,孩子们不但记住了这3个字,还注意到了书写的规范。
小小的汉字中,包含了无穷无尽的奥妙。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进一步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是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中,可圈可点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值得笔者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