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课程教学>>学科在线>>文章内容
朗读——架起通向文本的桥梁(曹利琴)
发布时间:2020-11-2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杨瑜

老师说过:“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本课以大灾难为背景,以大爱为举措,目的在于通过学习,在学生心中树立光辉的人物形象。卞老师这节课正是体现了这样的教学目标。他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娴熟的课堂调控能力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一、初读-以情促情

老师的课堂上,始终不忘带动学生的情感,非常注重渲染情境,以情促情。比如导入新之后老师出示“咆哮、狂奔而来、势不可当”等词语,让学生通朗读想像山洪灾害时,人们跌跌撞撞地冲向唯一的一条通向生命的木桥的后果,非常巧妙的利用课始几分钟时间,营造了一种与课文相吻合的紧张气氛,奠定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调。   

再读-以情育情

  在感悟党支部书记这个高大光辉的形象时,老师共设计了三个层次的读书,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第一层次:启发想象受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此基础上朗读,学生又感悟到老汉是老支书,一个全村都拥戴的人。第二层次:在“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时,老汉出现了,他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这时老师让学生说说什么地方让你感动了?在此基础上朗读,学生感悟到老汉是一个镇定沉着,临危不惧的人。第三层次: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读着老汉的举动,又有哪个字印入你的眼帘?读着读着,又感悟到了老汉“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光辉形象。以上三个层次的朗读设计,环环紧扣,层层递升,使得朗读指导有目的、有层次。

深读-情中升情

这节课卞教师抓词品句,做得十分到位。老师提问设计也很有效,利用几个大的问题去统领整堂课的教学。然后又把解决这些大问题的途径,回归到阅读,落实到具体的句子,词语的品读中去。在最后卞老师提问:为什么故事在最后才交代老支书和小伙子是父子关系?这么写有什么好处?在学生回答之后深情的总结,既水到渠成的点明了主题,又升华了中心,可谓一箭双雕。

总之,老师的这堂课,课堂有起有伏,学生的学,教师的教,都很投入。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时,又回归朗读,读的有层次,有感悟,有深情。阅读教学做到了情境交融。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