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影荟萃化难点 声情并茂入境界
——观看《七律 长征》一课有感
新北区九里小学 何云
繁花落尽,听风入夏。5月19日,九里小学语文教研组成员在阶梯教室一起观看了《七律 长征》一课的视频。这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的一首诗,短短56字,记载了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位上课老师知识渊博,充分利用图片和影视片段让学生了解诗词写作背景,声情并茂的朗诵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理解诗词意思,激发革命豪情,作者、教师和学生产生深深共鸣。
一、巧用资料化解难点
这首诗所处的历史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久远,学生对长征的产生原因、具体经过不是很了解,而且文章内容是以诗词的形式表现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引领学生走进诗歌、理解诗意、领悟诗所要表达的情意也是一个难题。
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比一比,改一改,充分理解了“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意思。 动静结合,激起学习兴趣。
在“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的领悟上,王老师花了较大的功夫,因为这两句诗的教学是本课的难点,特别是“暖”和“寒”中所表达的情感,学生更是难以理解。为了解决这一难点,王老师及时地用幻灯片出示“巧渡金沙江”的资料,使学生体会到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飞夺泸定桥”电影片段更加震撼人心,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场面让同学们如同亲临其境。
二、以读促悟激发感情
课一开始,高老师借用多媒体的力量,播放长征示意图,再配上娓娓道来的讲述,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形成了强烈的情感碰撞。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长征》的情境。为更好地学习下文,构建起情感的基石。
老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带着学生反复朗读,引领学生细心感受,体验情感,积淀文化。这堂课,朗读贯穿课堂始终。从开始自己试读,到带着感受读,到教师的指导朗读,到最后的配乐深情诗朗诵,读中理解,读中体味。学生读得越来越有味,读出了诗的意境,读出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