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内心 感知温度
———如何跟家长有效沟通
新北区九里小学:毛红花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非常辛苦而琐碎的工作。班主任不但要教好所任教的学科,还要培养一个健康向上的班集体,使每个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形成形成良好的品质。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而家校合作的如何,与教师跟家长的沟通有密不可分关系,笔者根据学生的特点,家长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数,有效沟通。
关键词:家校;温度
今天笔者想跟大家谈谈,如何同家长进行有温度的沟通。培养具有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孩子,是教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成功的教育,需要两者之间紧密结合,共同合作。农村小学很多家长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文化层次不同,职业不同,教育的理念和方式也不同。要想让他们能够真正的理解并支持老师的和学校的各项工作,是很不容易的。这二十几年来,笔者又是如何和家长进行有温度的沟通呢?
一、讲究方法拉近距离
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态度要诚恳,言语上尽量拉近与家长距离。比如笔者刚刚接的班级,因为对每个家长都不熟。在群里布置工作的时候,笔者不说你们的孩子们需要准备什么,而是说咱们家的娃需要准备什么。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还调侃自己是娃的干妈,数学陈老师是娃的干爹,英语陈老师是娃的小姨,整个群里一片欢腾,因为我们是一家人,共同的目标就是教育好我们的孩子。这样拉近了笔者和家长之间的距离,为以后布置工作以及交流打下来良好的基础。
二、解决困难深得人心
教师和家长能轻松愉悦地沟通,为家校联手教育开了个好头。但是教师在和家长进行沟通时,一定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就像这一学期学校制定校服,当时考虑到孩子正在生长期,特意把校服做得大一点。但是有的家长就不理解了,他们看到孩子的裤子特别长,不太合身,就在群里炸开了,甚至有的发起了牢骚:“这么长的裤子怎么穿啊?难道布不要花钱吗?”当笔者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想,这个家长怎么这么没远见?真想怼他一句“你家的孩子不长了吗?”但是回过头来想想,我们不能这样对待家长,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才是王道。于是笔者就告诉他们,如果裤管长的话,可以到裁缝那里去,把它挽进去。等以后孩子长高了,再放下来。同时告诉他们,还可以在校服的口袋上,先用水笔写好名字,再沿着笔迹用线绣上名字。这样上体育课的时候,即使校服放在一起,也不会拿错了。笔者想,如果教师能急家长所急,解家长所难的话,家长知道了教师的良苦用心,看见了教师的真诚,那以后交流起来也就方便多了。
三、付出行动感知真情
为了孩子从小打好文化基础,做个无私奉献的教师,一直是笔者的愿望。为了这个美好的愿望,笔者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着。记得在原来的学校。当时还没有上延时班。笔者要求他们必须把课堂作业完成了再回去,甚至有的些不肯做家作的孩子,笔者也是让他们留下来把家庭作业做完了再回去。这期间跟家长沟通好,几点钟到学校来接孩子,并亲自把孩子交到他们的手中,还有什么没有完成,跟家长口头沟通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家长看到了笔者的诚心,看到了笔者的付出,对笔者总是客客气气的。有的家长说声谢谢,有的家长为笔者勾了一双拖鞋,还有的家长带了一袋青菜,有的送来了一箱鸡蛋。笔者一再说不要不要,可是他们就是不肯。有的放在教室里直接就走,有的直接放在门卫上叫笔者去拿。笔者只能从心里默默地说,多么朴实善良的农民啊。每当想起陶行知说过的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笔者就感到非常惭愧。同样是捧着一颗心来,但笔者带走了一双鞋,一袋菜,一箱蛋,一袋牛奶,一块面包,一个石榴。虽然说笔者的付出与回报无法从经济上等同。但是从情感上来看,它们又是等同的。笔者帮他们家的孩子补了课,家长总是觉得欠了笔者的情,带点好东好西给笔者,估计也是表表心意吧。
四、关注心理及时沟通
笔者相信,每个父母都是爱自己孩子,但是因为家长自身的情况不同,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就会不同,如果方法不当,自然就会出现不同的问题,特别是心理问题。在笔者所教的学生当中,就曾经出现过好几例,由于家庭的教育问题,导致孩子心理走向极端,这是不容忽视。曾经有过这样一个男孩。他妈妈喜欢整天唠叨,爸爸则喜欢暴力。到了四年级的时候,孩子的逆反心理就形成了。有一次在周记当中写道:我想杀了爸爸。看到这触目惊心的题目,笔者忍不住把全文看了一遍。文中写道:他在做作业的时候,妈妈就一直在旁边啰嗦。他忍不住了,就跟妈妈顶嘴。爸爸看见了,二话不说,上来就打了他一顿。他生气极了,看到地上有一根铁棍,拿起来就朝他爸爸挥去,一边挥一边说,“我打你也是为你好。”没想到他爸爸一手抓住了铁棍,使他动弹不得,他就放开铁棍,朝他爸拳打脚踢。那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写得非常的精彩。左手怎么样,右手怎么样,左脚怎么样,右脚怎么样,一点也不比金庸的武侠小说逊色。从文章的角度来说,是一篇非常优秀的周记,真想读给大家听。但是从内容上来说又太血腥,所以也就没读。下课以后笔者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文章当中的事情是不是真的?是不是真的有这种想法?他说:“是的。”听完以后,笔者沉默了,孩子的心理已经出现了状况。当天晚上,笔者就把他家长叫到办公室,安排孩子在教室里写作业,再把文章给夫妇俩看。看完以后,他俩都哭了,这个时候才明白,自己的教育给孩子带来多么大的伤害。以前笔者也曾劝过他的父亲,叫他不要用动手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是他不以为然地告诉笔者,他的父亲也是这么教育他的,而且事实证明,打打确实有点效果。直到今天看到儿子的文章,他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教育的失败。借此情景,对如何跟孩子沟通,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又一次跟他们说了一遍,希望他们在家教方式上有所改变。
还有一个女孩。正常上学的话,今年已经是高三。当笔者刚刚接到那个班的时候,就发现她的黑眼圈特别严重,这本不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该有的症状,估计这个孩子的睡眠不好。然后就有意地去跟她交谈,然而她告诉笔者,黑眼圈从小就有的。但是笔者仍然很担心,就一直关注着。直到有一天,发现她坐在走廊上哭。笔者轻轻地走过去问她为什么哭?她说连续几个晚上做噩梦,太可怕了,吓得都不敢睡觉。笔者当天就把她的父母叫过来,跟他们沟通,告诉他们要关注孩子的睡眠状况。然而他们却很为难,说自己每天都要加班到很晚,没时间陪孩子睡觉。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笔者又一次沉默了。在后来的相处中,笔者发现该女孩做事越来越情绪化,人际关系越来越紧张。就在毕业前几个星期,终究还是出事了。那天笔者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上语文早读课,孩子们坐得满满的,谁也没有请假。但是在晨会课上,突然发现她的位置上是空的。笔者就问旁边的同学,他们说不也知道。其中一个眼尖的孩子,突然大声叫起来:“老师,遗书!她留了一张遗书。”笔者赶紧跑过去一看,真的是一份遗书。遗书上到底怎么写的?现在已经忘记了。只知道当时笔者吓懵了,赶紧发动孩子们到校园里各个角落去找。自己则赶紧跑到校长室调监控,当看到那个时间段她没有走出校门,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毕竟搜寻的范围缩小了。但是找遍了整个校园,依然没有找到,笔者心有不甘。此时,静下心来的笔者发现手中还紧紧地攥着遗书,就细细地读了起来。突然发现其中有这么四个字“一跳了之”。不好,估计要跳楼了,刚刚放下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笔者赶紧就往教学楼顶跑去,就在楼梯转角的地方,听到了哭声,悬着的一颗心才放下来。笔者一边跟她闲谈,一边慢慢地走近她。在笔者的劝说下,她的情绪慢慢地平稳了,终于回到了笔者的身边。后来联系了家长,让他们赶紧带孩子到医院去看病。临走的时候,家长说了很多感谢的话。现在回想起来,心情依然是那么沉重。
所以说,作为班主任,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孩子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孩子的心理。不仅仅让孩子觉得我们有温度,还要让家长觉得我们有温度。教师和家长,学校和家庭,只有携手共进,才能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园,我们的孩子才能健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