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课程教学>>学科在线>>文章内容
评《巨人的花园》(钱一诺)
发布时间:2021-06-2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杨瑜

《巨人的花园》是一篇童话,在本课教学中,华燕老师带领孩子们在灵活开放的阅读实践活动中感受童话语言的魅力、人物形象的魅力,既培养了语感又感知了文本的内涵。

华燕老师在课堂伊始,采用游戏“我说你演”,让孩子表演了生气、开心、寒冷、温暖四种情绪、感受,乍一看只是活跃课堂气氛,但当课文学习结束后,会发现,华燕老师其实是将课文中出现的关键情绪提前提取了出来,为孩子后面感知课文内容、感知人物情绪做了铺垫。

接着,华老师在学生朗读描写巨人的花园的美丽的句子是,采取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花园中的植物,并用肢体语言表现该植物的样子,创设情境,使学生对于“巨人的花园”有了一个既生动又深刻的印象。

在讲到花园由生机勃勃的春天变成冰天雪地的样子的时候,由男女生分工合作朗读两种不同的景象,使两种景象的对比更加明显。朗读过后,华老师鼓励学生针对这两种景象提出自己的问题,适当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问,比如:“为什么同样是花园,景色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呢?”并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寻找答案,相机提示了学生找答案的方向,为学生的学习搭了梯子。

在学生找到景色不同的原因是因为巨人对待孩子们的态度的几个句子后,华老师同时出示这几个句子句子,请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几个句子中的异同点,很好地发展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并在交流中一步步感悟巨人情绪的变化(越来越生气),除此之外,华老师还请了几位同学分别表演三个句子中的巨人,而且要求明确地提出在表演的同时,要带上语气、表情、动作,在这样明确的要求之下,学生的表演显得非常生动,而对学生表演的评价,华老师请了其他同学来进行,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作为学习、评价的主体。

在学习巨人与男孩的对话时,华老师不仅设计了想象说话训练,还设计了写话训练,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堂的最后,华老师向学生出示了王尔德的生平简介,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到了“巨人”与“男孩”所象征的正是作者本人与他的孩子。华老师还为学生推荐了王尔德的其它作品以及一部相关电影,既引起了学生阅读、观看的兴趣,又巧妙地将课文与孩子们的生活连接了起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