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我国主要教育问题之一,一直以来干扰着我国教育从业者的教育教学思路。“融合教育理念强调所有儿童具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教育应当满足所有不同能力、背景学生的学习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包括残疾儿童、天才儿童在内的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进入普通课堂接受教育。”存在问题;融合教育让孩子真正融入有难度,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融合教育,主要是根据每一个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创设合适的教学活动,为各类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做长期、中期及短期计划并根据特殊儿童的不同身心发展特点,灵活组合成各种融合形态,使每一个特殊儿童都能在活动受益。
第二,通过家庭干预、加强家校合作。一方面,改善儿童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通过运动、游戏、美工等集体活动,促进孩子的能力发展。并通过记录这名脑瘫儿童在干预前、干预中和干预后的阶段变化,并进行深入细致的描述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继而采取补救措施,再有针对性的干预、训练。整个个案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三、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让孩子多元发展常采用单一的书面笔试的方式,甚至有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这种单一的学业评价方式一方面使得普校教师教学压力增大,加之普校教师特殊教育专业能力有限,难以抽出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去对特殊儿童进行个别化教学和辅导,导致特殊儿童在进入普通学校学习的时候跟不上普通学生的学习进度。另一方面,单一的书面笔试的学业评价方式,没有考虑到特殊儿童的特殊性,没有根据特殊儿童的学习特点来设计评价方式。因此,在普通学校现有学业评估机制下,大多数特殊儿童的学业水平达不到要求。这种矛盾的产生,表面上看是特殊儿童学业发展水平跟不上普通学校的学业发展标准。进行深入分析就会发现,照搬普通学校现有的学业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地、客观地、发展地评价随班就读儿童的多方面发展状况。
教师在融合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知识、能力、准备度,以及持续地支援是影响融合教育成败的关键。融合教育需要普通教师的了解与支持,而当教师们对融合教育的专业认知度足够时,方能减少在摸索期的挫折感;当地方教育机关能整合相关资源,落实巡回辅导与提供适时协助的时候,融合教育政策才能顺利推展与落实。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成长的路上一路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