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出自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前两句,大意是说经典多次重复去读,熟读深思才能了解体会其中的道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读书明智”,将这两句作为导语,恰到好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这个“大语文教育”时代,无论是新课标的提出,还是教材的编写以及学习的评价都将阅读放在首位。在语文统编教材中,每一册都有一个阅读推荐——“快乐读书吧”,每一册也都有关于阅读的策略单元。本单元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其中《古人谈读书》(《论语》、朱熹)、冰心的《忆读书》是精读课文,叶文玲的《我的“长生果”》是略读课文。《古人谈读书》这一课选了古人关于读书的一些语录,都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大圣人孔子说的,还有宋代的大学问家朱熹说的。主要是谈论的是读书的方法和要求。《忆读书》是典型的夹叙夹议文体,叙述部分和议论说理部分泾渭分明。冰心先生以回忆自己的快乐读书体验为行文线索,表达“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深情地告诫少年儿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我的“长生果”》则是一篇回忆散文,主要是回忆作者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自己对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根据这样的阅读要素,我们先要追问的是:梳理信息的“要求”是什么?采用什么方法来梳理?“内容要点”如何定义?通过研读教材,我们能够发现25课《古人谈读书》课后习题要求,在明白文言文大意的基础上,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感受古人谈读书带给自己的启发。26课《忆读书》课后习题提出了几点要求:快读默读,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和读书感悟;联系自身读书经历,谈一谈对关键语句的体会;同伴学习,深化自己对读书方法的理解。27课《我的“长生果”》课前导语提出要快速默读,同样是抓住核心问题(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从童年读书、作文中悟出了哪些道理)来把握内容要点。除此之外,口语交际中也是要求在交流时利用整理好的信息,有条理的讲述,由此可见本单元阅读训练要点在于学会梳理信息,再通过梳理出的信息来把握内容要点。回顾统编版教材,对于把握文章内容这一阅读训练要素是一脉相承的。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了解文章内容,是统编版一直贯彻落实的阅读训练要素,结合不同的教学单元提出了相应的方式方法,其中与本单元阅读训练要素紧密相连的是以上表格中四年级的三个单元:四上第四单元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四上第七单元 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四下第六单元 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四上是通过某种具体的方法让学生学习着去把握主要内容,四下则是学习着去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研读教材能发现这个单元主要针对的运用小标题的方式来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而本单元“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则是在四年级基础上的提升。它提出根据具体的目的要求,从文章中梳理出相应的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把握这一类内容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