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本节课,教师充分引领孩子们与文本对话,进行了朗读、说话、字词句品味和写字等方面的有效训练,让学生的双基得以不断巩固。课堂上师生融入课堂,在情境中体会寓言故事的魅力。
一、角色体验,挖掘人物活内心
课堂中,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对两个主角的内心活动进行摸索、想象,将自己代入角色中,挖掘丰富多彩的内心活动。学生不仅会读课文中的对话,而且要学会联系上下文揣摩课文中人物的心情:“狐狸的眼珠子在骨碌一转,它在想什么啊?”“老虎怎么愣住了,它心里在想什么?”“老虎,你的表情怎么半信半疑,你在想什么?”,以问题为抓手,逐层次地、有效地训练思维轨迹。
二、层次分明,朗读表演相结合
作品表演是一个学生理解、表达的双镜面,让学生用自己的情感传递作品内涵,展示自己的所得所感也是语文学习的一条主线。本节课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读的形式非常多样:带着问题读、抓住关键词语读、体会人物内心读、分角色读等,指导效果层层深入。抓住狐狸与老虎的三次对话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尤其是狐狸的动作“骨碌一转、扯着嗓子、摇”,让学生想一想每个动作所表示的含义,进而来理解狐狸的心理活动,体会它的狡猾;老虎的动作“一愣、蒙住、松开”则让学生明白百兽之王是被狐狸给骗了。依据学生的理解,教师顺势指导,学生的朗读情绪高涨,学生逐渐做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理。
三、读说结合,表达内容展思维
本节课老师没有空洞地让学生去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四个词语的意思,课堂上读说结合,从角色到自己,在真实的对话学习、理解,在观察和体会中练说,提升孩子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将自己的思维感悟再次代入课文中,指导读好句子,一气合成,也为表演片段打好了扎实的基础。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一切从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境出发,引领学生自觉、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以“思维”为径,让学生们走向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