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浅谈在班级管理中培育小学生感恩品格
发布时间:2022-01-2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郝丹

浅谈在班级管理中培育小学生感恩品格

郝丹 邹琳燕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九里小学 江苏 常州 213134

摘要:伴随近些年教育的不断改革,新课标对当前小学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班主任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在班级管理工作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思想素质。加大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要培育小学生的感恩品格,让小学生懂得感恩,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优秀中华儿女。

关键词:班级管理;感恩品格;培养研究

引言: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要明确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完全依靠成绩来判断某一个学生,所以教师也不能片面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应该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除了重视学生的成绩之外,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对学生灌输优秀的感恩思想,让学生能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习惯,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懂得感恩。

一、培育小学生感恩品格的意义

在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中,班主任的作用至关重要。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有一定的区别,班主任除了要管理学生的日常学习之外,还应该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管理工作是指从全面的角度出发,观察当前班级内学生的发展情况,既包含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包含学生的思想素养。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应该培养学生感恩的生活态度和思想品德,小学生只有具备感恩的思想品德和意识之后才能懂得在生活中尊重父母、尊重教师、尊重他人[1]。教师培养小学生的感恩品德,有助于后续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除此之外,教师在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培养小学生的感恩品德,也能够为学生后续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当前的社会中,伴随互联网信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非常容易受到互联网因素的影响,导致小学生的思想发生扭曲。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及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让学生懂得感恩。

二、班级管理中培育小学生感恩品格的策略

1.挖掘典型开展教育工作

在小学中高年级段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意识,所以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不能强硬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和灌输,应该考虑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是否能够接受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为了更好地达到管理的效果,教师可以与相关的教材联系在一起,例如,在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就涉及到有关感恩品德的相关内容,所以教师可以将感恩品德的教育与教材教学的内容联系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向学生进行讲解更能激发学生的认同感,带来更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的整理,重点的知识内容整合成短视频。教师要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要通过视频教育,让学生知道对一个人而言具备感恩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最常见的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一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短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父母无私的爱,并且要让学生拥有感恩父母的心。

2.精心组织感恩实践活动

教师通过课上短视频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基本了解感恩的概念以及感恩父母的相关内容之后,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举办线下感恩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增进学生对感恩的理解,让学生具备更强的感恩意识。例如,班主任可以寻找合适的时间在班级内部召开家长会,要求学生在家长会开始之前,每人对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家长会上到讲台上将自己对父母写的信念给父母听。通过这种集体组织的方式可以缓解学生与家长之间沟通的尴尬,能够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说出自己心底的话。班里有一位学生,之前跟父母之间缺乏沟通和理解这位学生的父母工作非常忙,只是将学生交给他的爷爷奶奶照顾。学生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心中对父母产生了一定的怨恨,但是同时又渴望能够得到父母的爱,通过这次家长会之后,学生向父母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希望能够多和父母沟通和交流。家长的父母听完小学生的心里话之后也非常感动,表示会减少工作量,并且会将这位小学生接到自己身边照顾,短短的一节家长会的时间,让这位学生和自己的父母“冰释前嫌”,促进了亲子关系的发展。还有的同学在日常的生活中没有理解父母的不易,认为父母过多地干涉自己的学习,给自己的生活造成了困扰。通过这次班会之后,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端正的学习态度,感恩父母对自己的无私付出。

3.展开家庭感恩教育工作

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对于小学生而言,在日常接触最多的是教师和家长,所以如果教师和家长能够联手合作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可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可以和家长随时建立沟通,根据教师近期班级管理的相关内容,让家长利用闲暇时间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品德,让学生知道感恩和奉献的快乐。例如,教师可以让家长在周末带学生到当地的敬老院,和敬老院的爷爷奶奶聊聊天,说说话,其实也是一种回报社会的方式。有的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已经潜移默化地养成了感恩的意识,感受到教师和家长培养自己感恩思想的良苦用心[2]。家长带领学生参加敬老院的时候,应该为学生的思想进行正确的引导,要让学生正确的看待人的自然老去让学生知道,每一个人都会老去的,爷爷奶奶他们经历了很多岁月的洗礼。所以在和养老院爷爷奶奶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应该要尽可能地照顾老人,陪老人聊天,仔细聆听老人的想法,给予老人足够的尊重和尊敬。

4.实行班委轮值管理制度

除了班主任直接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思想的培育之外,教师还应该充分发挥班内班委的作用。班委能够有效地连接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所以教师也应该利用班委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为了更好地保证班委工作安排的公平性和准确性,教师应该让班里学生实施轮流值班的政策。让一位学生都能有机会成为班委,都能够对班级进行管理。这种方式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作用和价值,教师要求每一位班委成员不仅要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还要管理好班里其他同学的管理和生活。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换位思考,体会他人的不易。学生能够感受到其他班委同学和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付出的努力和艰辛,班级管理工作并不像表面看到的如此风光,更多的时候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性格进行仔细地研究和剖析,从而让学生对教师和其他学生产生一种感恩的心理。另外,学生在轮流担任班委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让学生知道感恩、懂得知恩图报,长大之后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三、结束语

总之,感恩是一个恒久不变的教育话题,也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着重关注的教育内容,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要着重培养小学生的感恩品质和感恩意识,让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懂得感恩,了解他人的不易,能够学会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班级管理的工作质量,实现班内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当前新课标要求的班级管理目标。(本论文发表于《下一代》 2022年3期)

参考文献:

[1] 赵晶. 学会感恩为人之本——班级管理中感恩文化的合理渗透[J]. 考试周刊, 2019(7):186.

    [2] 田龙喜. 把爱融入班级管理[J].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9(10):51.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